少年和青年的速發性別焦躁: 父母報稱個案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在網上討論區,父母報稱子女經歷本研究所說的"速發性別焦躁”,而這個狀況在青春期內甚至期後首次出現。發生性別焦躁的群體,似乎都是同一時段內有一個、多個甚或全部朋友呈現性別焦躁和自稱跨性別的朋輩圈子。此外,父母報稱子女透露跨性別身份前,都多了瀏覽社交媒體/上網。本研究旨在記錄和探討上述觀察所得,並說明性別焦躁的表徵;該等表徵與現有研究文獻所述的並不相符。

方法

我們在有父母報稱速發性別焦躁的三個網站,上載了招募資料,連結至含有90條問題的調查問卷,當中包括選擇題、選填認同程度(李克特量表)的問題,以及自由作答的問題。我們鼓勵網站主持人和有意參加者把招募資料和問卷連結,分享給他們認為可能有意參與的個人或群體,以滾雪球抽樣法,擴大研究項目的涵蓋範圍。我們透過SurveyMonkey問卷網站收集匿名數據。調查所得的資料,量化為頻次、百分比、幅度、平均數及/或中位數,而兩條自由作答問題的回應,則作主題式定性分析之用。

結果

由父母填寫並符合研究準則的問卷共有256份。涉及的少年和青年(統稱"青少年”)多為生為女性(82.8%)的子女,平均年齡是16.4歲。這些青少年有41%在自稱跨性別前已表示自己並非異性戀傾向,其中不少(62.5%)在發生性別焦躁之先,已被確診患有最少一種精神健康問題或神經發展障礙(事前診斷所患症狀為0-7種)。在36.8%所涉密友圈當中,多數成員都自稱跨性別。最多導致的結果是,青少年"出櫃”後,他們的精神健康和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漸趨惡化。這些青少年呈現多種行為,包括:不信任非跨性別人士(22.7%)、不再花時間與非跨性別朋友相處(25.0%)、意圖疏遠家人(49.4%),以及只相信跨性別來源所提供關於性別焦躁的資料(46.6%)。

結論

速發性別焦躁的現象是,少年或青年在青春期內或期後突然開始出現性別焦躁,而他們兒時情況並不符合性別焦躁的準則。速發性別焦躁似乎以實體呈現,有別於之前已屬跨性別的個人身上所發生的性別焦躁。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惡化,加上親子關係變差和相關行為,令自己與父母、家人、非跨性別朋友和主流資訊來源隔絕,情況尤須關注。我們需要多作研究,務求更加了解這個現象及其影響和範圍。

文章撮譯自以下研究: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