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兒童對父母的依附與自我能力、抑鬱及孤獨感有關

摘要:

這份研究探討:(一) 兒童分別依附於父或母的特質;(二)對父母的依附質素及兒童社交及自我認知能力、抑鬱及孤獨的關係,及(三)這些關係在性別上的不同。對父母依附質素、學習及社交能力、抑鬱及孤獨的標準化(standardised)及自陳式(self-report)方法的西班牙語翻譯,向布宜諾斯艾利斯及阿根廷中860個介乎8-12歲的中產兒童使用。兒童對母親的安全依附(attachment security)跟他們對父親的安全依附只有中等的關聯,意味著兩者是比較獨立。另外,對母親的安全感和對父親的安全感能獨特地預測子女的社交情緒表現(social–emotional outcomes)。易於連繫父親及對他的倚靠最有力預測兒童有較低的抑鬱指數。對父母的依附及兒童的表現會因兒童的性別而有所分別,這些分別可以部份由文化因素解釋。

今次研究的意義:

今次的研究結果指出對父親及母親的依附系統是兩個不同但或許是互補式的結連(complementary ways of bonding)。因此,研究兩個截然不同組別的心理表徵在兒童社交認知及情感過程發展上的影響是必需的。所以,我們在發展研究中探討對父親依附及相關發展表現(developmental outcomes)之間的關係模式是至關重要。而相對於母親—子女關係,識別父親—子女關係的獨特模式尤其重要,特別在童年的中期及晚期。(Richaud de Minzi, 1991, 2005, 2006).  這次研究發現,當探討母親—子女及父親—子女關係時,兒童性別是重要的考慮,特別是當考慮到文化模式對父母及子女性別角色的影響。文化規範建立每個父母親在子女社教化時的角色,這個規範在不同文化也有不同,這是超越人類依附關係的普世基礎。

文章譯自以下論文的部份內容:

Richaud de Minzi, María Cristina. 2010. “Gender and cultural patterns of mothers’ and fathers’ attachment and links with children’s self-competence,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in middle and late childhood.”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80:1-2, 193-209. DOI:10.1080/03004430903415056.